惶恐中看一场场互捧臭脚的闹剧短文

时间:2024-10-15 11:32:41
惶恐中看一场场互捧臭脚的闹剧短文

惶恐中看一场场互捧臭脚的闹剧短文

“我尝自问:倘若我的一本我自知比较浅的书发行几百万册,我会如何?答案是我会万分惶恐!”——这是学者周国平近日在个人博客中申明的一个观点。这句话的背景,是其感慨于时下的大众文化消费过度满足于“媒体配置的文化快餐”,譬如对于丹、易中天等人的书籍过度追捧,并天真地将其视同于“研习国学”。

尽管文化快餐的火爆有其道理,此人眼中“比较浅”的书,在彼人眼里可能字字珠玑,但这并不代表周国平先生的观点有问题。在笔者看来,“惶恐论”不仅体现出一种严肃的治学态度和可贵的文化责任感,更搔中了时下文化圈的痒处。

懂得为自己“比较浅”的观点惶恐不安,甚至常持自我怀疑的态度,是知识分子可贵的品性。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咳唾皆为珠玉”,名家学者发表一些“比较浅”甚或不尽成熟的观点在所难免。

另外,从丰富文化、启蒙大众的角度,即便“比较浅”或有争议的观点,也自有其存在价值。但是,既然自知“比较浅”,就应该向读者坦陈,不应该大肆炒作,尤其不要试图将其装扮成“圣贤者言”,以“无比正确”的姿态示人。

然而,观诸时下的文化学术圈,却恰恰是后面这种做法渐成气候。在这个信息过剩的年代,各类“文化”产品也泛滥成灾。

每年各种出版物之多难以计数,却极少听到有人为自己的作品“惶恐”。哪怕作品或观点被人指出了硬伤,被驳斥到体无完肤,也鲜见真诚反思、自我批评。

相反,人们所闻所见的,多是无度炒作,是肉麻互捧,是巧言矫饰,是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忽悠手段。诸如“某作品填补某项空白”、“某书获某国大奖”、“某某作品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这类夸大其词的炒作闹剧屡见不鲜。

更有甚者:包括某些名家学者在内,许多文化人不仅不为“比较浅”的'观点惶恐,甚至还故意“曲学阿世,虚谈眩人”——这一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令人不耻的文人品行,如今竟承衣钵者众。

从相对凌空虚蹈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到研究“经世济用”学说的经济学家,故意“曲其学”、“浅其说”而阿世、而自肥、而捧臭脚者比比皆是。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古时的“士”还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都有着非常相似的价值准则。

其准则若用中国文化传统表达,约可简述为“志于道”,立“澄清天下之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

用西方现代概念表达,则是充满理想,对社会满怀热情,对公共利益有超越个人私利的关怀和思考。因此,作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必然会对自己“比较浅”的观点感到惶恐——惶恐于万一“谬种流传”的恶果。

就文化圈的道德风尚而言,“无知者无畏”并不可怕,“无耻者无畏”却非常值得警惕。而不懂“惶恐”的文化圈,无耻且无畏者势必越来越多,从而将这个圈子糟蹋得不成样子。

这应该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中国作协笑纳抄袭且拒不道歉者入会或便是一个小小的征兆。

因此,周国平“惶恐论”非常值得反省、讨论、提倡。

《惶恐中看一场场互捧臭脚的闹剧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