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乐的传统短文

时间:2024-10-15 11:32:58
浅谈乐的传统短文

浅谈乐的传统短文

中国文化的“乐”传统源远流长,儒家“乐”在其中。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向往结伴而游“咏而归”的审美休闲乐趣。

《论语·先进》中,孔子让几个学生各言其志,他们有的想治国从政,有的想做祭祀的主持人;只有曾点跟其他同学的追求不同,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也很赞赏曾点的想法。

从政治的'灰暗中摆脱出来,在清澈的沂河里畅游嬉戏,沐浴着春风咏而归,这也是人生的大追求。它与修齐治平并列,是人生的另一个维度。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曾点的这种想法,也是清平之世的人们该有的一种礼乐怡然的状态。

东晋的王羲之,成为中国文化“乐”传统的一代领袖,他的《兰亭集序》发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慨叹。从南北朝开始,历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书家相聚兰亭举办兰亭雅集活动。兰亭雅集传承有序、绵延不绝,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景观。

所以,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出的文人雅乐,并非平地惊雷,而是其来有自。而且,自其以后,亦多有传承。

以北宋苏轼为领袖人物的西园雅集,堪与兰亭雅集比肩而誉。元佑年间,京中文人学士围绕在苏轼周围,拥戴他为文坛盟主。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之第,其时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

由宋入元,玉山佳处之“乐”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可谓蔚为大观。清初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前编》列有“玉山草堂留别寄赠诸诗人”的名单,他们包括柯九思、黄公望、倪瓒、杨维桢、熊梦祥、顾瑛等几十人。贤人佳士,济济一堂。

欢聚一堂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此之谓也。

《浅谈乐的传统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