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花开散文
刺梨花开美文,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字会让你的内心强大起来,经常阅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不仅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还能感受到作者笔下的世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美文是刺梨花开散文。
立夏前后,风一吹,故乡的刺梨花便开了,山间,路旁,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像从天空中掉落下来的火把。
刺梨花真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乡野女子,也是有别于其他植物,有着自己主见的一种花儿。但凡是花都喜欢把自己的花儿在春天里开放,向世人炫耀自己的美丽、妖娆与妩媚,表达自己对于春天的热情。刺梨花偏不,必须等到春天过半,春光快要消失的时候才姗姗来迟,好像它的花开跟这个大美的春天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如果这样想的话,你真是误解了刺梨的花,刺梨之花之所以赶在春天的尾巴上盛开,那是因为它为春天酝酿、精心策划的一场送别春天的大型歌舞盛会。看,蜂飞蝶舞,那是多么优美的舞蹈;听,鸟虫齐鸣,那是多么动听的歌声。谁家上学的小女孩停下匆匆赶去学校的脚步,轻轻地摘一朵戴在头上,那便是一件漂亮的发夹,活脱脱是一个从天上下凡的小仙女。看她开开心心的样子,心里痒痒的,认为做一个女孩子多好。那时就想,等将来自己娶媳妇的时候,一定把新婚的日子定在刺梨花开的季节,挑一朵最美的刺梨花给她戴上。
这些年,我为了生活四处漂泊,虽谈不上走南闯北,也算走过许多地方,也见过许多奇花异草,却从来没见到过刺梨。后来经过查阅才得知,刺梨只生长在云贵川一带,特别是在我的故乡贵州黔西地区居多。那一刻,我知道刺梨它是有故乡的,它和我一样,不忘回家的方向,是有故乡情结的。
刺梨花,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你美丽的模样。
故乡,是一首忧伤的歌,总牵挂在我心间;故乡,是一幅飘逸的画,总舒展在我心田;故乡,是一个惊魂的梦,总漂浮在我脑海。于是,乡愁是一段抹不掉的情结,一如余光中的'诗篇总是那么催人泪下。中华大地,千千万万的游子南来北往,故土情结油然而生:是离别引发的冷清;是思念引发的愁怨;是回归引发的热泪;是梦想引发的奋进……
于是,在这样寂静的夜晚,开始凝思聚想:老屋还是那样安详吗?母亲坟头的草还在孤寂中守望吗?群群的牛羊还在撂荒的土地上奔跑吗?父老乡亲的身体还健康吗……哦,差点忘了,故乡还有一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刺梨地呢!
刺梨开花了,招蜂引蝶,热闹非凡!我与这片刺梨地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那是2016年的春天,故乡还在睡梦中回忆自己的往事:远古时代,崇山峻岭,草木丛生,飞禽走兽,混迹其中;夜郎自大,总有几分坐井观天的感觉;黔驴技穷,是一则寓言故事,与故乡有点挂钩,可又是多么牵强附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说辞已经尘封在历史的记忆深处了,不提即将淡忘;伟大的周恩来总理说,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必将后来居上……是啊!故乡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留下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载入史册,让人神往,让人遐思,让人沉醉。
可我今夜翻阅的不是故乡的功劳簿,而是方寸之间的乡土。乡土虽小,却生长着许多杂木:桦果树、白杨树、青杠树、茉莉树等等;乡土虽瘦,却有一层肥沃的土壤,是木叶多年积淀下来的肥泥。这可有利用价值,不知是谁看中它,前来承包荒地,种植蘑菇,兼搞养殖。便与村民洽谈承包事宜,却因人心不齐,思想难以统一,最终以失败告终。记得商议那天,天气阴冷阴冷的,知情人士通知我,叫我一起爬山去看看。于是,我和他们一起爬上山顶,指地界,估面积,谈价钱,通知所涉及土地的农户……一步一步踏上引资开发乡土的路!这对沉睡已久的乡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可有的说,要从承包费中扣除多少做介绍费,再分给农户,农户一听,显然不公,拒绝承包了!矛盾重重,谈不拢来,村民之间还因此而蒙上一层阴影,往来稀疏,甚至如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就这样,刚要清醒的乡土又恢复到从前的宁静,在宁静中好像空巢老人抑或留守儿童一样守望孤独,在孤独中渴望远方的亲人给予关心和陪伴!是呀,乡土曾经在集体时代干活一窝蜂,出工一条龙,热闹过一阵子;到了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精耕细作,丰产过一阵子,可村民之间也常常因为互相挖地埂占用土地,挪移石头抢地界或者争占地上附着物如杉木、核桃、桦果、漆树等而吵闹不停,再加上在封建思想的余温中,谁家人丁兴旺就嘲笑人口少的,相互之间也因此而蒙上一层隔阂的阴影;到了打工潮席卷而来的时代,现代化步伐加快了,多少弄潮儿都赶海去了,乡土因此而冷清了。面对这片冷清的乡土,我也曾在2010年担任村干部助理时,产生过奇异的想法:做选种试验,准备把她打造成一片富丽的经果林。此时,正好碰上一位朋友,给了我一些树种:人工培育过的仙人桃、李树苗、樱桃苗和核桃苗等。我把它们分植在几户农户家中。当时,村支书叫我写入党申请书,在那份入党申请书中,阐述了我的这一构想:发展贫瘠的乡土!后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那份满腔热情因村干部的落选而灰飞烟灭了。我无能,希望更有能耐的人发展,岂不美哉?我的梦再美,在人群中也只不过是凤毛麟角,不值一提!我的能耐再大,在滚滚红尘中也只不过是尘埃一粒,不能左右!于是,我与乡土的第一次接触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有时候,不希望发生的事偏偏要发生。正当我们还在山坡顶上与那位前来投资种蘑菇兼搞养殖的人洽谈时,村支书打来一个电话:叫农户退耕还林种刺梨!对于乡土,我不是飞来的凤凰,而是本乡本土的人。我的家,就是山脚下那间琉璃瓦房,屋里有我孤独而年迈的父亲。今天,村支书的消息传来,村民们在无意中便想起了我,叫我去与村委会洽谈并签约。
村长说:“那刺梨啦,好得很!无刺无米,每个能有鸡蛋那么大。每株能结200斤左右。三年挂果,五年丰产。而且政府部门负责回收。”村长的这番话让乡土笑了!我也笑了!是何方神圣培育出来的刺梨苗,有如袁隆平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将要改写乡土传奇!我相信了村长的话,便与村委会签订了协议,我便放手去干。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险,我的心一横,便下定决心: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造一片富丽的经果林!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征途上洒几滴汗水,并因此而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快乐!
首先,我组织二十余人,在烈日曝晒中抢时间,抓紧植苗,因为每拖延一天,刺梨苗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些植苗工人年龄层次不同,有年近古稀的爷爷奶奶,有青壮年,还有二十出头的青年女子。他们从这山栽到那山,自带午饭。爬坡上坎,艰难而快乐地忙碌着。累了,歇一歇;渴了,喝半瓶水。兴致之余,还唱着山歌,真可谓一支快乐的劳动大军。乡土真的热闹起来了。乡土从睡梦中醒来,群体劳动的场面立即展现在眼前。就这样,通过一个星期的劳动,我承包的近300亩乡土被植满了刺梨苗,结束那天是2016年3月23日。
其次,我要测量各家各户的土地面积,造花名册上报。退耕还林种植刺梨发展产业是由区委区政府牵头引线的,一切都必须认真对待。对农户来说,退耕面积必须实地测量。上级林业部门催要花名册,我便通知各农户。乡土已经撂荒多年了,草木丛生,孤寂而冷清了。因为她的主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进城务工,都在外面安家落户了。只因这次退耕还林,才通过电话邀约在一起:进行退耕土地面积测量。经过半天的讨论,当村民们散会后,乡土又恢复到从前的模样:一样的冷清。只是草丛中多了些新栽下去的刺梨苗罢了。刺梨苗茁壮成长,给乡土增添了些许新希望,给像我一样的热心人增添了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奋勇前进的力量,同时也给那种冷眼旁观待机而行的人提供一次如何与正能量相抗衡想浑水摸鱼中饱私囊的机会!
第三,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一切由我负责承包。这片乡土,因撂荒多年,草木丛生,看着都挺难。因此所有村民都不愿出来整理和发展。尽管如此,我还是遵守承诺,按协议办事。没有资金投入,请工人整理耕地,便从大街上的农具店里购买一把弯镰,在工作之余抽时间上山砍林子,让栽下去成活的刺梨苗露出来,接受阳光和雨露。在砍林子时,发现刺梨已经开花结果了。花呈粉红色。这培育出来的刺梨苗还真与众不同,一尺余高的苗在第一年就开花了。这到底是喜还是忧呢?我不得而知。我边整理耕地边想:乡土,只有刺梨花和我陪伴;乡土,只有花开带来的丰收的希望,但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看着喜人的刺梨开花了,我越干越起劲。不久,便砍了我家背后的那一坡山地。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为乡土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组织耕种、测量面积和整理耕地。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尤其是在家乡建设上付出的劳动,其意义是不可比拟的,希望也是挺大的。
刺梨花开,丰收在望。
写下这篇散记,只为花开得更艳,果结得更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