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800字
神曲读后感800字,读后感是一种情怀的抒发,阅读能够让人反思自己,一个精神空虚的人是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的,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一起来看看神曲读后感800字的优秀范文。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神学是最古老的学术,哲学、医学和科学均由此发源;宗教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它自文明被点燃就从未湮灭,影响了数以万亿的灵魂。
但她究竟何以生生不息?
世界第一大教——____(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于公元前后兴起。尽管受犹太教与古罗马统治阶级的疯狂迫害,但她依旧日益壮大,成为空前伟大的宗教体系。这与____的特性与思想基础不无关系。
在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人物被高度人格化——无论在形象上还是意志上还是地位上——这较于埃及的僵死恐怖已是一大进步——比如朱庇特(宙斯)会风流成性,厄洛斯(小爱神)会违母命爱上普塞克。希腊人的“民主”思想扩展到了对神的敬而不畏。这一方面是因为,地区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不再生活在对自然的恐惧中,另一方面是因为欧洲缺乏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来统治各行其是的公民。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软弱无力。而我们的____呢?
《神曲》中,一切在耶稣降生前的灵魂,除了几个特别伟大高尚者(如圣彼得),一律被罚地狱——没有选择!其中包括荷马、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与希波克拉底!这是一种严重违反我们当今价值观的裁决,甚至与当下的____精神不符。我们认为,一切贡献于人类的皆是可敬的,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平等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
凯撒建立军事独裁,其实就是提前数百年预示了____的流行。罗马帝国政府与天主教会只是一体两面——他们都强调统一的力量,在当时都远远先进于腐朽的贵族寡头政治,也比奴隶制民主思想要强大——甚至更利于生产力发展。罗马帝国虽然一度轰击____,但最终却以此来统治人民,就很可以说明这一点。
近两千年前,____就凭借了“以上帝之旨意为唯一至善,不可有其他任何规则”的信念,在一次次屠杀与被屠杀中成长——这可是贝雅特丽齐的意思哦!
但暴力与笃信终究会对宗教思想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圣经》中,亚伯兰遵循上帝旨意,以子献祭。尽管结果不坏,上帝出面解救了其子,但其动机与过程可谓非人与无理。《神曲》中,也是如此。
一个在临终前皈依的普通爵爷,就可以拥有荷马等不可企及的上天堂的权利。伟大在此处等同于信仰,牺牲限于殉教,一丝不苟地顶礼膜拜、散尽家财、主动堕入困苦是进入天堂的最好方法。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骨肉的爱恋、对爱情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搞不好都会成为罪过。正合《神曲》的话:“想用人类微弱的理性(哲学与科学)探求无上的玄妙(上帝意志与自然构造),可谓非愚即狂。”
就这样,在一种半沉醉半清醒、半疯狂半理性的运动中,康斯坦丁携罗马投诚于上帝翼下,他也成为少数上了天堂的君主之一。
在中世纪,天主教登上光荣的顶峰——教皇与帝王齐名,修道院成为磅礴恢宏的宫殿,信徒遍布大江南北,多如蝼蚁——这绝非偶然!
从罗马共和国开始,直到15、16世纪,两千年中,征战不断,一个佛罗伦萨可以分成几派打仗,一个君主可以身兼多国国王——一切都视威望与武功而定。理所当然,人民需要威严的、不死的、奇迹化的、“一贯正确”的独裁教廷统治;政客需要一种思想上的武器以镇压异己。人类天性的残忍、愚忠不幸地成为了一种畸形宗教的温床。从《神曲》及米开朗琪罗《最后审判》中不难看出,地狱比天堂准备了更多的“门票”——就像封建大帝国每年处死的人比嘉奖的要多。
但值得庆幸的,宗教还是回到了大道上。从整体来看,作为世界第一大教,耶稣以一人赎全人类之罪,既是上帝开明的表现,又是圣人无私的象征。清贫、向善、节制、谦虚、博爱、忠贞、坚守诺言、平易近人……世间大半的美德,依旧是天主教的骨骼与灵魂。我只须说这么多,你会欣悦地发现,《神曲》的天堂中,坚定、忠诚、节欲依旧是主流。____的诞生与生长充满了血腥与仇恨,他们焚毁与杀伐;但当信仰倒塌,基督慷慨地前行,拯救人类与无望,而希望、爱、信仰,正是世界公认、教廷推崇的最高美德。人类,除了跟着圣父、圣子、圣灵叩拜“至高”(上帝),以求取善良与勇敢,再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宗教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源于苦难,终于大善,无论它曾被用作长矛或者枷锁,它最终能抽出光明的芽尖。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