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写好作文需要反复总结经验,对学生而言作文是很伤脑筋的,作文的内核和内涵无人愿意了解,文采是点睛之笔,好的作文用词不在优美更在准确,看完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头脑特工队》的英文原名叫《Inside Out》,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加符合电影内容。Inside是指内部的,在这里应该是指头脑内部的情绪世界,Out是指外部的,则是指外面的现实世界。这部电影就是讲诉了一个叫莱莉的女孩和她头脑内部情绪的故事。莱莉本来是快乐的生活在明苏达尼州,有和蔼可亲的父母、亲切友爱的闺蜜和热爱的冰球运动。突然有一天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她们一家搬到了旧金山,但是因为新家不好,又离开了曾经的朋友,莱莉觉得新的生活糟糕极了。所以莱莉决定离家出走,返回明苏达尼州,寻找曾经的快乐,但是在最后莱莉还是在巴士开离之前叫停,返回了新家。这是莱莉现实世界的故事,而在莱莉的头脑中五个情绪小人则是为了挽救莱莉情绪从欢乐到忧郁愤怒的变化而导致了另外一系列的故事。这部电影在审美艺术上有创新奇幻之处,但在心理学尤其是情绪、记忆、梦境等方面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莱莉的大脑内部世界首先出现的是大脑指挥部,而指挥部由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这五种情绪掌控。快乐作为最早出现的情绪,是团队的领导,协同小伙伴们让莱莉时刻保持好心情;悲伤虽然也希望莱莉乐观快乐,但是她总是难以自控的保持着负面情绪,想要好好哭一场;恐惧主要是提醒莱莉保持警惕,保障莱莉的安全;厌恶则是希望莱莉不受生理上或社交上的毒害,尤其是在对待西兰花这种蔬菜方面;愤怒则脾气暴躁,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但往往好心办坏事,将莱莉的事情搞得更加糟糕。白天,这五种情绪掌握莱莉的大脑,并将每天发生的带有某种情绪的事件,分别以不同颜色的记忆球储存在大脑指挥部里面的架子上,这是短期记忆。还有一些超级重要的事件成为核心记忆存在于指挥部的中心位置。而这些核心记忆会强化莱莉个性的某些方面,从而形成了五个个性的岛屿,分别是冰球岛、搞怪岛、友谊岛、诚实岛和家庭岛,这些岛屿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它们被激活时会焕发光彩,沉寂时时暗淡无光的,也可能会坍塌,也可能会重建。到了晚上,大脑内部的思维轨道将不再运行,而白天暂时储存在大脑指挥部的短期记忆则会顺着输送管道到达记忆长廊,成为长期记忆。在这无尽的记忆长廊里,有记忆工人在里面工作,将莱莉已经遗忘了的记忆,已经褪色的记忆球通过管道排放进入记忆垃圾场,再也无法找回来。
当快乐和悲伤由于意外离开了大脑指挥部,到达了大脑的其他地方。但是快乐和悲伤都想快点回到大脑指挥部,使莱莉重拾欢乐。在这一回程的途中,快乐和悲伤遇到了莱莉臆想中的朋友冰棒,冰棒带领快乐和悲伤去寻找捷径,赶上思维列车。在途中,他们经历了抽象思维区和想象之地。抽象思维区我不是很懂,暂且略过。在想象之地,快乐、悲伤和冰棒都看到了莱莉童年时候构建的各种有趣的玩具,但是随着莱莉的长大,这些欢乐的童年记忆似乎也在不断的消失,因为想象之地正在不断的被拆除,送往记忆垃圾场。当快乐、悲伤和冰棒终于赶上了思维列车,莱莉却进入了睡眠,这意味着思维列车也要停止运行。这三人为了早点回到大脑指挥部,准备进入造梦工厂唤醒莱莉。在造梦工厂中的场景体现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点,在当天晚上莱莉的梦里是她白天去新学校的场景,本来潜意识是自己流利地进行自我介绍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在现实畸变滤镜的作用下,或者说是白天现实情况的压制下,潜意识的顺利介绍不但没有了,反而在梦境中情况变得更为糟糕。这之后快乐、悲伤和冰棒将莱莉的梦境彻底改造了并成功唤醒了莱莉。但是冰棒被守卫梦境的保安扔进了潜意思区,那里应该是人不希望回忆起来的`记忆所存在的地方,例如莱莉不喜欢的西兰花和恐怖的小丑都在那里。
快乐、悲伤和冰棒离开潜意思区,再次踏上思维列车,准备回到总部。可是不幸的是,由于诚实岛的坍塌和家庭岛的摇摇欲坠,思维列车被损坏,快乐和冰棒也被抛到了记忆垃圾场,被遗忘了。但是快乐不甘心这样被遗忘,希望莱莉能开心起来,也开始明白有时候正是由于悲伤的`存在才能创造快乐,所以快乐鼓起勇气,最终在冰棒的帮助下回到了长期记忆区,但是冰棒却永远留在了记忆垃圾场,被彻底的遗忘了,这似乎也预示着成长总是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最后,快乐和悲伤重新回到了大脑指挥部,莱莉也在它们的指挥下逐渐适应了新环境,重新构建了升级版的大脑指挥台、有快乐和悲伤交织的核心记忆以及更加炫目多彩的个性之岛,莱莉的生活又变得多姿多彩。
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有更多方面的感受。一是事物是有两方面的影响,同一件事乐观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看法,悲观的人生态度有消极的看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只存在快乐就好了,有时候悲伤也有存在的价值,悲伤的哭泣,发泄一通,会让消极的态度重新有了精神去努力。同时,正因为悲伤的存在,快乐则被提醒要更为珍惜。二是十一二岁的青少年正是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时期,自我认知过程还未趋于平衡,同时影片中的莱莉又到达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学会适应,父母更应该对她多加关注,帮助她更快的融入新的社会群体。父母也应该学会尊重和信任这时候的孩子,帮助孩子构建自我同一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三是童年的记忆是青少年在逐渐遗忘的,就如同影片中的代表童年伙伴冰棒被永远留在了记忆垃圾场和童年时候的想象之地也渐渐被拆除,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童年记忆带给青少年的快乐情绪应该是一直存在的,当有一天由于某个意外重新想起了早已被遗忘的童年记忆,也许当时快乐情绪会让人再次经历。四是每个人的大脑都是被五种情绪掌控的,在影片末尾显示出猫和狗的大脑也是如此,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其他动物都是这样吗,还是这仅是一种电影效果?
这部电影是一个比我小十岁的少年拉着我一起看的,中间夹带各种吐槽各种乱入所以看完了也并没有泪目。可能那个所谓幻想的朋友已经离我远去太多年,以至于我们俩在讨论剧情的时候我还言之凿凿的说我就没有意淫过Bing Bong这样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从未如此孤独与无聊过。然而当我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似乎又不那么确定了。
片中有个场景,是那些在废墟里堆着的一个个记忆球,都还会在joy的触碰下熠熠闪光,重现着当年的温度与色彩,然而它们的主人却都已经不记得了。可能很多人都会为此感到惋惜,我却并不这么觉得。我一直很庆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来,因为遗忘就像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那些被我们亲手埋葬掉的并不只是欢乐,更多的则是忧愁,苦闷与绝望。如果能让我不记起后者,我心甘情愿将与之相关连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对一个小时候受过欺凌的人来说,可能他的整个中学时期都是晦暗无光的,即使是中间夹杂着的短暂而微小的快乐,他也不愿意无端想起。而对于一段结束得异常狼狈不堪的恋情,也没有人想要一直记得前任当初对自己说过的情话,因为那些甜蜜的耳语远远抵不过最终背叛劈腿所带来的伤害。如果我们无法剥离记忆,那就只能选择连根拔起。
这个过程可能一开始只是自己强迫自己忘记,但等过了几年,就会发现自己是真的什么都记不得了。即使你翻开当时所写的日记,听到曾经单曲循环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当时纷繁复杂的心情。很多记忆就这么在你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虽然快乐的经历无法复制,但快乐的体验却是可以再现的。就像成年后升职加薪后的雀跃就并不一定比小学春游前的兴奋来的少,下一段恋情的开花结果也会比之前的惨淡收场来的更心满意足。然而如果我们记得太多,就一定不会快乐,不管过去的记忆是好是坏。
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
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文档为doc格式